郎几

郎几

郎几,一作郎凡,字康伯,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保平军节度判官,历陕州节度推官,入为卫尉寺丞。事见《临川集》卷五《奉举人前陕州节推郎凡卫尉寺丞制》及华山凉轩题名石刻。

常秩

常秩

(1019—1077)宋颍州汝阴人,字夷甫。以经术著称。初隐居,屡召不起,欧阳修、王安石等皆称荐之。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变法,秩极赞同,一召即起。历官右正言、宝文阁待制兼侍读。于政事无所建明,闻望日损。

李秀兰

李秀兰

李秀兰 生卒年不详。宋代女词人,《全宋词》收录一首《减字木兰花·自从君去》。

李尧俞

李尧俞

李尧俞,字然明,成都(今属四川)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皇祐间知处州(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三)。

何天定

何天定

何天定,号菊屋(《天地间集》)。

林伯镇

林伯镇

伯镇,南渡后人。参凤栖梧按语。

林鼐

林鼐

(1144—1192)宋台州、黄岩人,字伯和,一字元秀。孝宗乾道八年进士。为奉化县簿,改定海县丞,知侯官县。所至守己爱民,不以声色徇上官。与弟林鼎同为朱熹门人。

林元仲

林元仲

林元仲,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兴化军(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二)。

陈元老

陈元老

陈元老,字大年,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吏部员外郎,知漳州、泉州,终朝议大夫。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七。今录诗三首。

林伯成

林伯成

林伯成,字知万,长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武举进士。宁宗庆元中为閤门舍人(《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七)。嘉泰四年(一二○四)充贺金国正旦副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八)。历知高邮军、真州(《淳熙三山志》卷三○)、桂阳军(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

刘博文

刘博文

刘博文,字元素,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与周紫芝同时。见《竹坡诗话》。

郭知章

郭知章

宋吉州龙泉人,字明叔。郭知微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历知海州、濮州,提点梓州路刑狱,以荐为监察御史。哲宗亲政,上书请增谏官。迁殿中侍御史。究《神宗实录》诬罔事,请究治吕大防等。又请复元丰役法。历左司谏、中书舍人。报聘于辽。徽宗立,曾布用为工部侍郎,知太原府,召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旋入党籍。政和初卒。

林兴宗

林兴宗

林兴宗(?~一二五六),字景复,自号全璧,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补官,调泉州节度推官。理宗绍定初授楚州法曹,知淮安县。四年(一二三一)被李全乱军裹胁北去,流落山东十馀年。淳祐中复官,通判海州,迁知南恩州。宝祐中知韶州。四年卒。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七《林韶州墓志铭》。

何万里

何万里

何万里,临安(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清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七)。

林斗南

林斗南

林斗南,乐清(今属浙江)人。《宋诗拾遗》置其人于宁宗嘉定时人之间,姑从之。

陈公凯

陈公凯

陈公凯,字君用,号竹臞,浦江(今属浙江)人。元初为月泉书院山长。与其弟公举日与方凤、吴思齐为文字交。月泉吟社第四十名,署名柳圃;又为第四十六名,署名陈鹤皋。事见明嘉靖《浦江志略》卷七《陈公举传》、《月泉吟社诗》。今录诗二首。

李则

李则

宋漳州龙溪人,字康成,号益壮翁。高宗绍兴十二年中特奏名。授桂岭主簿,摄富川令,调德化,所至有惠政。其学得之程、苏二家,教人以仁义为本。杨汝南、李恂辈皆出其门。有文集。

李庆孙

李庆孙

李庆孙,泉州惠安(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进士。官江州推官、水部郎。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四《文苑传》有传。

刘师道

刘师道

(961—1014)开封东明人,字损之,一字宗圣。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彭州。真宗时累官枢密直学士。敏于吏事,所至有声。工诗,多与杨亿等人唱和。

韩晋卿

韩晋卿

宋密州安丘人,字伯修。以五经科登第。历知同州、寿州,以奏课第一,擢刑部郎中。哲宗元祐中为大理卿,持平考核,无所上下,才干为神宗所称。每事连贵要而屡鞠弗成之讼案,必以委之。后卒于官。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