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酒箴

扬雄 扬雄〔两汉〕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好像陶制的罐子。看你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在井口边。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动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动,并被拴上绳悬挂在高的地方。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上的砖碰碎,便会被抛到浑浊的泉水中,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

  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尽管整天往里边装酒,人们仍会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注释
箴:一种规戒性的文字,大多有讽谏之意。
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
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
醪:一种有渣滓的醇酒。
臧:同“藏”。
纆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
叀碍:绳子被挂住。叀,悬。
瓽:井壁上的砖。轠:碰击。
提:抛掷。
鸱夷:装酒的皮袋。
滑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
国器:贵重之器。
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
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
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
公家:指官府。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编.两汉文观止:学林出版社,2015.09:138
2、许海山主编.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32

创作背景

  本文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扬雄是爱酒之人,这篇《酒箴》,就是他将酒与时政相融合之后,为了劝诫汉成帝不要亲近那些圆滑的小人而疏远了淡泊的贤人而作。

参考资料:

1、斗南主编.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经典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5:226

赏析

  《酒箴》短小精悍,是典型的状物小赋,而寄寓深远。在后世的小赋中起了示范的作用。全篇只在开头“子犹瓶矣”一句,点明作者的意图是在借器喻人,其余全部描叙两种盛器的命运遭逢,语近旨远,十分隽永。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面写打水陶罐,后面写盛酒皮囊,看似调侃之作,实在借物抒怀:那朴实无华的水瓶,常遭危害,那浑浑噩噩的酒袋,却自得其乐。作者通过对这两种器具的迥异遭遇,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

  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可是,装水的瓶子却容易碎,用它放到井里去盛水,一不小心就会碰在井壁的砖石上,变得粉身碎骨。然而酒就完全不一样,酒是有色的、浑浊的、不透明的,装酒的器具也与水瓶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是它肚大腹如壶,尽管整天整天地往里边装东西,却总是装不满,那就是装酒的皮袋,然而这种东西却深受人们的喜欢,成为国家的重要器具,经常随从皇帝的车马出游,出入于皇帝和皇后的宫门,在官府进而穿行无阻。

  水瓶在文章中喻指心地纯明,不会吹牛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人也是这样,他装不下浑浊的东西,他也经不起碰撞,在复杂的社会权力网中,也容易碰得粉身碎骨。而酒囊则喻指社会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逢迎拍马、不顾廉耻、黑心肠厚脸皮的人们。越是浑浊的地方,他们越能生存,越是充满权力争斗的地方,他们越能升官发财。这是对社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逼真刻画和辛辣讽刺。

  这篇文章把人世间的两种人物写惟妙惟肖,借物以喻人,寓嘲讽和讥笑于形象之中,寓深刻的社会哲理于幽默诙谐之中,文笔犀利,思考冷峻,哲理隽水,充分体现了杨雄既才学满腹又仕途坎坷的人生体味,也蕴涵着杨雄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意向。

参考资料:

1、张子泉主编.文学欣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1:157
扬雄

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汉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猜您喜欢
赏析

江城子 戏同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

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

拼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赏析 注释 译文

驳复仇议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赏析 注释 译文

陋室铭

刘禹锡刘禹锡 〔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赏析

【双调】折桂令_过多景楼滔

周文质周文质 〔元代〕

过多景楼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咏蟠梅

梨雪旋绕东风,谁屈冰梢,怪压苍松?绿萼含香,枯根层结,春信重封。清味远嫌蝶妒蜂,老枝寒舞凤蟠龙。夜月朦胧,疏蕊纵横;瘦影交加,碎玉玲珑。

二色鞋儿

轻摇环佩丁东,半露新荷,半掩芙蓉。花柳些些,霞绡点点,锦翠弓弓。绿绫扇轻拈落红,茜萝尖微印苔踪。心恨难通,裙底鸳鸯,出落雌雄。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传·风飐

孙光宪孙光宪 〔五代〕

风飐,波敛,团荷闪闪,珠倾露点。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
大堤狂杀襄阳客,烟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归,心不归,斜晖,远汀鸂鶒飞。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多令·寒食

陈子龙陈子龙 〔明代〕

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

赏析 注释 译文

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

欧阳炯欧阳炯 〔五代〕

三十六宫秋夜水,露华点滴高梧。丁丁玉漏咽铜壶,明月上金铺。
红线毯,博山炉,香风暗触流苏。羊车一去长青芜,镜尘鸾影孤。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秋入云山

张抡张抡 〔宋代〕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赏析

渔父词(其四)

王谌王谌 〔南北朝〕

满湖飞雪搅长空。急起呼儿上短篷。蓑笠具,昼图同。钎笛声长曲未终。
赏析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山城秋早,听画角吟风,晓来声咽。梦断华胥人乍起,冷浸一天霜月。灏气参横,尘埃洗尽,玉管濡冰雪。兴来吟咏,灵均谁谓今绝。
闻道潇洒王孙,对黄花清赏,喜延佳客。一坐簪缨谭笑处,全胜东篱山色。酒兴云浓,诗肠雷隐,饮罢须臾设。醉归凝伫,此怀还与谁说。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