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清代〕
拨捩迟。歌挑舞又催。半折红衫遮柱,柱初移。慢揳银彄弦急,恐难支。
不念中宵起,上弦时。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辛弃疾 〔宋代〕
巨石亭亭缺齧多,悬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落梅风·因他害
马致远 〔元代〕
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
贺双卿 〔清代〕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
陈维崧 〔清代〕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欧阳修 〔宋代〕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宋代〕
喜迁莺·晓月坠
李煜 〔五代〕
清平乐
王质 〔唐代〕
绛都春(清明)
刘镇 〔宋代〕
过秦楼(寿建安使君谢右司)
陈允平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