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掷笔千花放。觉差强、杜陵野老,白头唫望。毕竟友人无上寿,几个修罗身量。
累吾辈替他悲怅。三十年华尘与土,算难将、两字才名葬。
风月夜,古魂荡。
还君位业琼楼上。劝从今鬓丝珍重,莫添愁况。一种悲秋兼病雨,怕是神仙通恙。
天尽处白杨如巷。卖履分香都气尽,便英雄、也到西陵帐。
秋坟句,听来响。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周郑交质
左丘明 〔先秦〕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
李爱山 〔唐代〕
【中吕】朝天子_和贯酸斋小
张可久 〔元代〕
【商调】梧叶儿_次韵鸳鸯浦
踏莎行·春暮
寇准 〔宋代〕
滴滴金·梅
孙道绚 〔宋代〕
解佩令·自题词集
朱彝尊 〔清代〕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宋代〕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辛弃疾 〔宋代〕
瑞龙吟(寿吴丞相·寿词)
陈允平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