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注释
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烂漫:光彩分布貌。《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烂漫丽靡”。
天兵:指红军。
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
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
千嶂:许多高山。宋 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
风烟:犹风尘,杜甫《秋兴》:“万里风烟接素秋。”
天半:半空。
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

参考资料:

1、吴功正.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页
2、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6:66-67
3、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页

创作背景

  一九三零年十二月七日,蒋至南昌部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十二月三十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闻听前方捷报,毛主席喜形于色,遂在马背上吟成。

参考资料:

1、张荣东.毛泽东诗词赏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41页
2、蔡清富、黄辉映.毛泽东诗词大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第116页

赏析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

  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国民党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参考资料:

1、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页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猜您喜欢
赏析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净名居士眼方丈,玄晏先生酿老春。
手把屈巵未劝我,世间何处觅波旬?
赏析

浪淘沙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赏析

【正宫】白鹤子(四首)

关汉卿关汉卿 〔元代〕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夏完淳夏完淳 〔明代〕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和子珍

谭献谭献 〔近现代〕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舟逐清溪弯又弯。垂柳开处见青山。毵毵绿发覆烟鬟。
夹岸莺花迟日里,归船萧谷夕阳间。一生难得是春闲。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王炎王炎 〔宋代〕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衫湿·悼亡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