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朱孝臧 朱孝臧〔清代〕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云的香烟仍缭绕空空戒坛,钟磬声声已然消歇,携手绕过松荫走出朱栏。
风吹不断,眼底黄黄的一线,那是奔腾的桑干河水,默默夕阳又沉睡在苍翠山峦。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此词牌即“相见欢”,与又名“圣无忧”、“锦堂春”之“乌夜啼”非一调。此调原为唐代教坊曲,又名“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用这一格律写的词中,即有将词牌名标为“乌夜啼”的作品。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瞻园:张仲炘号,仲炘,字慕京,湖北江夏人。1877年(光绪三年)进士,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瞻园词》。
戒坛:寺名,在北京西郊门头沟马鞍山。 
桑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

赏析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这几句,将人们带进了一座高山寺院之中。“春云深宿” 是言戒坛寺之高,高得入了云层之间。“磬初残”则是写声音,听到磬“当当”响过之后,词人便与张仲忻二人携手同行,绕过松阴,走出红色的栏杆。 整个上片,可以说是为下片所作的铺垫,在上片中,展示出了时间——春,地点——坛,位置——云深宿,环境——松阴,朱阑和磬声等。此时站在此地,在这样的环境里,词人放眼望去,此景尽收眼底。

  下片方引出此词主题“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寥寥二句。写出了一条河。 桑乾河,并非一般的小河,它源出于山西,流经河北,跨越两省。可偏说它只是一条线。如果说桑乾河为“一条线”已奇的话,那么在“黄一线”之前加上了“吹不断”二字,则句子更奇了。这样写,是与戒坛寺千佛阁地势之高不可分的。上片所言“春之深宿虚坛”是言千佛阁之高,而此处的“吹不断,黄一线。”同样是说它的地势之高。不同的是,上片是直描,而下片则是曲写。作者与他的游伴,登临远望,只见那桑乾河从群山万壑之中流淌出来,奔腾在莽莽苍苍的河北原野之上,在夕阳映照之下,发出黄色的闪光。这样一幅北方特有的图案,不站在一定高处之上,是难以见到的。作者正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似乎是轻而易举地扬笔把它容纳在了六个字中,真乃大家之手笔。 最后一句,“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仍是从视觉写,从千佛阁上远远望去,已是红日西沉,下了苍山。也只有此时,才能使那“一线”成为黄色的,有道是“夕阳无限好。”这夕阳有如一位巧妙的化妆师,默默无声地给桑乾河涂抹了一幅美好的姿容。

  纵观全词。这首小令可谓有三大特点:一是气魄大。若论气魄,古来大家名句不少。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而今读这“吹不断,黄一线”,六字,其气魄与之相比,也是丝毫不让的。二是句子奇。奇就奇在将一条滔滔大河想象为一条线,而且是吹不断的一条线。其实哪里是吹不断,明明是望不断。可作者偏偏用了“吹”字,是何等奇妙之想象。三是以少胜多。且看“春云深宿虚坛”,一句,即是言时间,又是言地点,又是言位置。可谓是言简而意赅,并容易引发人的丰富想象。▲

朱孝臧

朱孝臧

  朱孝臧(1857~1931)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一名祖谋,字古微、藿生,号沤尹、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光绪八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龃龉,引疾辞官。民国二十年卒于上海。朱孝臧始以能诗名,为京官时,与王鹏运交,弃诗而专攻词。词作“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清刚隽上,并世词家推领袖焉。诗能入品。”著有词集《彊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龙榆生为补刻一卷,收入《彊村遗书》。

猜您喜欢
赏析

桂殿秋 其二

李白李白 〔唐代〕

河汉女,玉鍊颜,云軿往往在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袅袅香风生佩环。

赏析 注释 译文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刘义庆刘义庆 〔南北朝〕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赏析 注释 译文

深虑论

方孝孺方孝孺 〔明代〕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赏析

【越调】小桃红

杨果杨果 〔元代〕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锦城何处是西湖?杨柳楼前路。一曲莲歌碧云暮,可怜渠,画船不载离愁去。几番曾过,鸳鸯汀下,笑煞月儿孤。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采莲女

采莲湖上采莲娇,新月凌波小。记得相逢对花酌,那妖娆,殢人一笑千金少。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不恁也魂消。

采莲人唱采莲词,洛浦神仙似。若比莲花更强似,那些儿,多情解怕风流事。淡妆浓抹,轻颦微笑,端的胜西施。

采莲湖上采莲人,闷倚兰舟问。此去长安路相近,恨刘晨,自从别后无音信。人间好处,诗筹酒令,不管翠眉颦。

赏析

【正宫】小梁州_侍马昂夫相

曹德曹德 〔元代〕

侍马昂夫相公游柯山

紫霞仙侣翠云裘,文彩风流。新诗题满凤凰楼,挥吟袖,来作烂柯游。【幺】王樵不管梅花瘦,教白鹤舞著相留。听我歌,为君寿。一杯春酒,一曲小梁州。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心间事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赏析 注释 译文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江南秋色垂垂暮,算幽事,浑无数。日日沧浪亭畔路。西风林下,夕阳水际,独自寻诗去。
可怜愁与闲俱赴。待把尘劳截愁住。灯影幢幢天欲曙。闲中心事,忙中情味,并入西楼雨。
赏析 注释 译文

破阵子·春景

晏殊晏殊 〔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一斛珠(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

王质王质 〔唐代〕

风流太守。未春先试回春手。天寒修竹斜阳后。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且教青女休僝僽。梅花元是群花首。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赏析

长相思(暮春)

王质王质 〔唐代〕

红疏疏。紫疏疏。可惜飘零著地铺。春残心转孤。
莺相呼。燕相呼。楼下垂杨遮得乌。倚阑人已无。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