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到中年万事只觉不得自由,凄凉悲哀的角声细奏着古曲《梁州》。满地荒苔竟成了秋天的庭苑,细雨濛濛,轻寒阵阵,我独自关上了小楼。
做起诗来率意而成,窗下独酌斟的是刚漉的酒,喝醉时觉得人间万事就像漂浮在》面上的浮沤。请君莫过荆轲和高渐离唱歌击筑的燕市,滹沱河》虽说无情也知道什么是忧愁。
注释
梁州:指唐教坊乐曲《涼州令》,传自西涼,多表达哀怨苍凉之情,宋以后称《梁州令》。
漫与:率意而成。
酒新篘:苏轼《江城子》:“花未落,酒新篘。”篘,漉酒。
沤:》中气泡。
凭:请。
荆高市:战国时燕国的荆轲和高渐离击筑、唱歌的地方。
滹》:滹沱河。源于山西,经河北平原、天津入海。
▲
此词似写于甲午战败后。词中以抒发牢骚和自我排解的方式,表示对现实的愤懑。上阕写感受和环境。“万感中年不自由”,起首便令人结舌,这是作者壮志成空的幻灭之感,是作者长期愤郁积压的迸发。文属光绪皇帝的“帝党”一派,主张维新。但朝廷大事由西太后主宰,无论她“训政”还是“撤帘归政”,光绪都只是一个傀儡,而李鸿章等“后党”自然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文等处处被刁难排挤。“梁州”,唐曲名,原作“凉州”,为西凉所献。此曲多表达苍凉哀怨之情。“角声吹彻古《梁州》”,意指举国之内,哀音笼罩,危机四起。“苑”,即园。“荒苔”两句,以环境衬托心情。往日美丽的园林,而今荒苔遍地,一片凄凉,“细雨轻寒”又锁闭着住所。这里显然隐喻着晚清社会。作者心情压抑,只好在这“小楼”中自寻寄托。
“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需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上片以“闭小楼”结束,下片就描写楼中之人,写他如何排愁解愤,上下片层次分明,联系紧凑。“诗漫与”,语出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作者心情不宁,无心于诗而作诗。“蒭”(chú),即刍,段成式诗,“新萏石冻杂梅香。”“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中年》)文廷式正是借酒浇愁。“浮沤”,水上的浮泡,取李远诗:“百年如过鸟,万事一浮沤。”(《题僧院诗》)作者不愿清醒着看待世界,而只想以醉来麻痹自己,醉后就把这“世事”看作生死极易、变化无常的水泡。这一比喻十分贴切。这正是作者遭到沉重打击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凄楚的感叹。“凭”,请也。“荆高市”,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荆、高相乐于市,然壮志在胸,日后终有壮举。而作者胸藏良策,却报国无门,更屡遭打击,现实折磨得他“百忧如捣”(《翠楼吟·序》),深感心寒。他不愿去想荆、高,免得激起心底的愁思义愤。“滹水”,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到天津,又汇北运河入海。滹水无情,但赏者有意。“滹水无情也解愁”,表面看作者找到寄托,得到安慰,实际是愁填江河,恨压群峰。“吞吐之妙,全在换头煞尾。”(沈祥龙《论词随笔》)此词换头音节短促而轻隽,煞尾缓笔而收,余蕴无穷。
这首词“神似稼轩”(叶恭绰《广箧中词》),其沉郁顿挫,健笔如意,颇有出尘之致。词贵自然,刻则伤气。“万感中年不自由”等句,信手拈来,通俗如话,又妙语成珠,令人过目成诵。“凭君莫过”句乃为反语,激愤之情更为感人。
▲
文廷式(1856—1904年),字道希、芸阁,号纯常子、罗霄山人等,江西省萍乡市城花庙前(今属安源区八一街)人,清咸丰六年丙辰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公元1856年1月21日)生于广东潮州,成长于官宦家庭,为陈澧入室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词家、学者,在甲午战争时期主战反和,并积极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政治斗争中的关键人物之一。1904年逝世于江西萍乡。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