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宋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张可久 〔元代〕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清代〕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程垓 〔宋代〕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宋代〕
水调歌头·泛湘江
张孝祥 〔宋代〕
南歌子
陈亮 〔宋代〕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周邦彦 〔宋代〕
女冠子·含娇含笑
温庭筠 〔唐代〕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宋代〕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 〔宋代〕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