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明代〕
十年江海慕清芬,何事逢君又别君。花屿到来应几日,茆山归去独寻云。
清溪碧水琴边落,黄叶秋声鹤上闻。自愧萍踪无住著,欲将飞佩息尘纷。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 〔元代〕
折桂令·中秋
张养浩 〔元代〕
【中吕】粉蝶儿北
贯云石 〔元代〕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宋代〕
一剪梅·咏柳
夏完淳 〔明代〕
念奴娇·天南地北
施耐庵 〔元代〕
念奴娇·胭脂井
郑燮 〔清代〕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 〔清代〕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宋代〕
丑奴儿·烟芜露麦荒池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