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生,孤儿生,命不如,一抔土。父母在时坐长筵,雷大鼓。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报府。今年护羌,明年击胡虏。
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目汁稠浊,头面生疮。大兄言视饭,大嫂言溉釜。
上高堂,不见父与母。下堂孤儿,泪下如缕。使我朝行薪,暮不得束刍。
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舍镰拔丛,棘棘断行。
复苏刺伤我手,复裂我襦。自念犹人,谁使为奴。兄嫂如此,为不早去。
下从地下,当复何须。高秋八九,月堕严霜。百草凋枯,牧竖绝粮。
驱羊下山,逸入他群,不辨所亡。愿取我羔,莫攘我羊。
羊复恋子,箠之不将。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
三年不乳,毛尾空长,作何校计。乱曰:羊鸣一何芊芊。
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
出丽华之金屋,下飞燕之兰宫。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苔始绿而藏鱼,麦才青而覆雉。吹箫弄玉之台,鸣佩凌波之水。移戚里而家富,入新丰而酒美。石榴聊泛,蒲桃酦醅。芙蓉玉碗,莲子金杯。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
玉管初调,鸣弦暂抚。《阳春》《绿水》之曲,对凤回鸾之舞。更炙笙簧,还移筝柱。月入歌扇,花承节鼓。协律都尉,射雉中郎。停车小苑,连骑长杨。金鞍始被,柘弓新张。拂尘看马埒,分朋入射堂。马是天池之龙种,带乃荆山之玉梁。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