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
孟山有兽,仁心毛质。不践生刍,不食生物。有道则见,非时不出。
三季巳还,退藏于密。我闻其名,徵之于书。不识其形,得之于图。
白质黑文,猊首虎躯。是耶非耶,孰知之乎。巳矣夫,巳矣夫,前不见往者,后不见来者,吁嗟乎驺虞。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隋堤柳
白居易 〔唐代〕
禽虫十二章 其六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仙吕】翠裙腰 闺思
朱庭玉 〔元代〕
【双调】水仙子 隐者
宋方壶 〔元代〕
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元代〕
【中吕】粉蝶儿
马致远 〔元代〕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宋代〕
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
王恽 〔元代〕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 〔宋代〕
点绛唇(月夜独坐赏岩桂)
姚述尧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