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赫世皇,并用豪杰。一定宇内,櫜厥戈甲。既久既安,成宗继之。
祖功莫加,道在守持。狂夫兴谋,以动相国。曰昔祖宗,咸尚战克。
万方悉来,史皆前能。我独无名,曷称继承。蠢彼西南,翳丛负固。
聚落八百,各统女妇。人强善骄,马具竞豪。豢豕于牢,黄金饰槽。
取而有之,富可足用。赫乎功多,以世智勇。相臣以闻,天子曰嘻!
有是言哉,汝其试之。狂谋既售,谏言不入。既赋军实,弓钺仍戢。
馈饟启行,万里骚然。饥危蹈毒,未战已捐。番番名将,天子爪士。
镇于江浒,天子所使。狂夫忌之,承制驱之。讵思国谋,徒逞厥私。
将军慨言,死我臣职。可陷者身,不陷吾直。见制鄙庸,岂我召凶。
心知无还,况冀立功。与其矫诬,死彼狂手。孰与奋击,不丧吾守。
孤旅转战,身入不回。杀戮既多,身卒死之。三军失声,万士丧气。
孰明公心,君门万重。裹革东归,遥遥江壖。部曲候迎,悲风旆缠。
民怀其忠,士感其义。虎奋鹰扬,如见其至。卜庙得吉,东望际海。
神来妥之,有永无坏。狂夫辱国,天子震怒。立呼狂竖,斩以大斧。
狂罪则诛,死事奈何。褒封哀荣,百世不磨。岂惟不磨,元嗣御史。
既有兄弟,又多孙子。奕奕勋门,秩秩良材。天之报忠,岂有涯哉。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