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中吕·普天乐·秋江忆别

赵善庆 赵善庆〔元代〕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稻谷高粱成熟肥大,芦草也开花吐穗。黄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村落的篱笆,水中小岛上的绿草枯萎暗淡。林中树木的叶子已经凋落,山体也因植物枯败越发消瘦。沙鸥因知晓潮水涨落的时期而乘风飞起,远望深秋时节被烟雾笼罩着的碧波万顷的江面。距地半竿的落日余晖下,大雁一声长鸣,飞过几处高楼。

注释
普天乐:曲牌名,四十六字。
稻粱:稻谷和高粱,此处泛指庄稼。
蒹葭(jiān jiā):芦苇。
秀:开花吐穗。
篱落:住家的篱笆。
落:人聚居之处。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沙鸟:指海鸥、沙鸥。
几处危楼:几处高耸的楼阁。
危:高耸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创作时间不详。从题“江头秋行”可以看出,这首散曲乃作者秋日傍晚漫步江头,有感而作。

赏析

  这首曲子描述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庄稼、荻花、江水等,同时结合“江”这个特定的地点来描写。曲子用词丰富恰切:肥、秀,黄、绿,空、瘦。将本没有感情的事物赋予感情,形象生动。

  作者漫步秋日的江畔,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田间地头的景象:稻谷、高粱等庄稼长势喜人,预示丰收在望。一个“肥”字摹状出谷物沉甸甸的姿态。江边的芦苇也已秀穗,荻花飘舞。不远的地方散落着疏疏落落几户人家,但见院墙篱笆,已逐渐被收获庄稼的黄色所装饰;而江中小洲,也淡去了绿色,抹上一层秋天枯黄的色彩。走近细瞧,树叶飘零,秋意更浓了。抬头看山,山容消瘦。“瘦”谓因树叶凋零,山仿佛褪去了春夏时节的盛装,露出山体,故而显得消瘦。再观江景:沙鸥在水面翻飞,似乎在报知潮涨潮落,烟雾迷蒙,秋色更显深沉。正当作者沉浸在萧索凄清的秋景之中时,一声过路的雁鸣,打破了秋野的寂静。夕阳西下,四周的几栋楼阁,在渐次浓重的暮色衬托下,却显得更加高耸。

  全曲在写景上抓住最能体现秋天季节特点的景物予以表现,田野肥实密致的庄稼、江中沙渚上随风飘舞的荻花、辽阔迷茫的江水,共同构成一幅俊雅清丽的秋日图画。同时,作者写景层次清晰,静景与动景结合,并善于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视点来刻画景物。如第一层次为平视所见之景,即从第一句至第四句,视点在岸上与江中来回移动。“稻粱肥”“黄添篱落”状江边田野之景,“蒹葭秀”“绿淡汀洲”又转为对江景的展现。第二层写远景。无边落木萧萧下,显露出山体的清癯之形与怪石的嶙峋之态,这种整体感受只有远观才能获得。第三层转人仰视,沙鸟翻飞,传递着潮涨潮落的信息。第四层乃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

  全曲措辞凝练,对仗工稳;笔调清丽,随笔点染,皆成画境,给人恬静凄清之美。小令在明净远大的境界中流露出丝丝感伤。▲

赵善庆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猜您喜欢
赏析

和周显先韵二首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暖日晴风晚蝶忙,平林先著夜来霜。
寒花毕竟亡聊甚,野菜畦边惨淡黄。
赏析 注释 译文

深虑论

方孝孺方孝孺 〔明代〕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赏析

【双调】寿阳曲 题墨梅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王冕几流在,林逋音问远,叹西湖几翻更变。料得春光不似前,憔悴了粉容
娇面。 蹴リ
  软履香泥润,轻衫香雾湿,几追陪五陵豪贵。脚到处春风步步随,占人间一
团和气。 梅女吹箫图
  髻青螺小,钗横玉燕低,背东风为准凝睇。闲拈凤箫不待吹,恐梅花等闲
飘坠。
赏析

【越调】天净沙_书怀二首香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书怀二首

香奁名满青楼,羽衣人在黄州,罗帕春寒素手。壮怀依旧,水声淘尽诗愁。

白头多病维摩,青大孤影姮娥,相对良宵几何?玉人留坐,莺花十二行窝。

元夕

金莲万炬花开.玉海千树香来,灯中东风暮霭。彩云天外,紫箫人倚瑶台。

闺怨

檀郎何处忘归?玉楼小样别离,十二阑干偏倚。犬儿空吠,看看月上荼蘼。

春夜

深怀香捧金橙,哀弦声断银筝,宝鼎沉香火冷。主人留听,紫云娘白雪新声。

梅轩席上

琼琼分外横枝,真真月下吟诗,谁寄东风半纸?为传心事,梅花雪气多时。

梅友元帅席上

玉人笑拈琼枝,白头醉写乌丝,帘外新来燕子。海棠春思,倚阑睡醒环儿。

赤松道宫

松边香煮雷芽,杯中饭糁胡麻,云掩山房几家?弟兄仙话,水流玉洞桃花。

浮雪楼夜坐

月明今夜阑干,云深何处关山?万里青天醉眼。倚楼长叹,柳阴闲杀渔竿。

清明日郊行

碧桃花下帘旌,绿杨影里旗亭,几处莺呼燕请。马嘶芳径,典衣索做清明。

江上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湖上分得诗字韵

月香水影梅枝,晴光雨色坡诗,点检千红万紫。年年春事,西湖强似的施。

月夜

倚阑月到天心,隔墙风动花阴,一刻良宵万金。宝筝闲枕,可怜少个知音。

鲁卿度中

青苔古木箫箫,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赏析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赏析

贺新郎(童养合卺)

彭子翔彭子翔 〔宋代〕

一点阳春小。傍妆台、梅梢粉嫩,桃花红透。合卺尊前人笑语,银烛两行红补。云正暖、流苏香兽。金屋阿娇元共贮,待玄霜、杵就方成偶。□□□,□□□。
西园扑蝶春风早。看浮花、浪蕊飞尽,娟娟闺秀。柳带草蒲堪绾结,只绾同心未就。算今夜、心都同了。待阙鸳鸯情似海,锦衾温、说到鸡声晓。头白也,镇相守。
赏析

玉楼春

毛滂毛滂 〔宋代〕

句以侑茗饮。逮去年,曾登山高会。今年客东都,依逆旅主人舍,无游从,不复出门,不知时节之变。或云今日重九,起坐空庭月下,复取云团酌一杯。盖用仆故事,以送佳节。又作侑茶一首以和韵
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不知陶菊总开无,但见杜苔新雨遍。
去年醉倒云为簟。未尽百壶惊日短。小云今夜伴牢愁,好在凤凰春未晚。
赏析

柳梢青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海山浮碧。细风丝雨,新愁如织。慵试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
归期莫数芳辰,误几度、回廊夜色。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
赏析

青玉案(压波觞客)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结堂雄占云烟表。万象争呈巧。老木参天溪四绕。乱山横秀,一湖澄照。天付阴晴好。
夜空唤客清樽倒。明月飞来上林杪。凉满九霄风露浩。酒慵起舞,一声清啸。平压波声小。
© 2023 古诗词鉴赏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